以“四网”建设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
迈入“十四五”,东莞围绕“数字政府”总体框架,全面加快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,构建“人防+技防”管理体系,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数字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助力,开启东莞“智慧环保”新模式,以信息化技术赋能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。
构建协同作战网络,确保攻坚指挥系统化。构建“3+1+N”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(即大气、污水、固废和土壤三大污染防治综合子平台+1个指挥调度体系+N个业务子平台),实现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、东莞市政数、住建、交警、气象等多部门信息协同,政策、数据、技术互动,形成跨层级、跨地域、跨部门、跨业务的协同管理。建成集监控、值守、指挥、调度、可视化于一体的指挥调度中心,搭建全市环境指挥调度系统,建立“市镇村企”四级指挥调度体系,形成“能掌握状况、能预警决策、能调度指挥、能考核评估”的指挥作战体系。
构建在线监控网络,确保污染治理精准化。出台《东莞市污染源在线监控建设技术指南》,运用污染物监测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AI智能等技术手段,推动全市379家重点排污单位、23822家一般重点行业企业、25家重金属废水排放企业及7家垃圾焚烧厂在线监控建设,11812家污染源在线监控实现平台联网,全面提高企业监管效能。推广移动执法系统,提高移动执法工作效能,实现环境违法行为数字化精准溯源、精准执法。
构建科学监测网络,确保环境管理高效化。设立524个监测站,其中水质监测站24个、大气监测站490个、噪声监测站10个,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。搭建污染源产污、治污、排污“过程+末端”物联感知网,2020年至今累计完成13984家企业与东莞市生态环境在线监控联网,1874家产废企业纳入固废自动监控,实现全天候实时感知和管控。
构建信息共享网络,确保公共服务便捷化。依托东莞市“一门式、一网式”政务服务,推进环保审批信息化进程,深化数据多元整合,提升市民办事便利度,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。初步完成“互联网+监管”共161个监管事项的数据汇聚,以及市政务数据大脑数据、省生态环境厅水气污染防控平台数据对接,有效数据达130多亿条。